ENGLISH |
学者访谈|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 跨越文化的边界:体验与能力的双向赋能
发布时间:2024-11-21

本网讯(记者 曾梦娜 陈贤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跨文化能力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开发团队首席专家、跨文化能力测试中心首席专家和顾问、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评委。1114日,我们有幸与彭仁忠教授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共同讨论跨文化体验的重要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及跨文化能力在企业国际化中的应用等话题。

跨文化体验,打开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门

 在访谈中,彭仁忠教授多次强调文化体验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是直接的文化接触,如出国了解和体验外国文化,还是间接的文化接触,如阅读外文原著、观看外国电影、聆听外国音乐,这些都是跨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必要基础。此外,有意识地关注全球热点事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不同文化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这些体验与经验的积累,不仅有助于拓宽国际视野,还能提升跨文化能力,从而帮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表现得更加得体,同时更好地做到求同存异。

 专访彭仁忠教授 陈贤贤摄)

 此外,彭仁忠教授也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只有掌握语言才能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他鼓励ok138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学生要做好英语与商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为成为具备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做好准备。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迎接国际挑战的必备

 彭仁忠教授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而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提到,国内对于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目前关注度也非常大。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的文化体验,中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也正因为此,彭仁忠教授针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测评与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及时和特别重要,其研究成果已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研发的跨文化能力测评是基于CAKCommunicative skills & Cognitive skills,Attitude & Awareness, Knowledge of self & Knowledge of others)模型设计开发,主要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中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等六个维度,而且这种测评方式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并为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他还介绍到,CAK模型是中国本土化的模型,着重强调中国文化的学习,符合中国国家战略需要。在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跨文化交际,是知己知彼进而实现更好中外交流的关键。“了解了和而不同,才能美美与共”。他如是道。

跨文化管理的战场:走向国际舞台的智慧

 在谈到企业国际化时,彭仁忠教授分享了通过跨文化管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当地市场的案例。他详细分析了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成功案例,他提到,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中采用了一种混合管理模式,既保留了中国员工的勤奋精神,又尊重了美国员工的工作习惯。这种模式使得福耀玻璃能够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同时也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管理经验。以联想和福耀玻璃的案例,他强调了跨文化能力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核心作用,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外国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灵活调整管理策略,才能实现不同文化融合和市场拓展。彭仁忠教授说:“跨文化能力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

  彭仁忠教授答学生代表问题 陈贤贤摄)

 彭仁忠教授的专访让ok138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学生代表受益匪浅。2023级双语注册会计师专业1班的曾梦娜同学感触良多,她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这将对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彭教授的教诲,无疑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跨文化能力是一种素养,通过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模式,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可能性。”2023级双语注册会计师专业2班的黄涵微同学也有感而发。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跨文化能力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彭仁忠教授的专访,不仅为ok138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带来了深刻的洞见,还为我们指明了提升跨文化能力的路径,为我们在跨文化能力学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引导我们更有信心向前进。ok138太阳集团古天乐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为己任,持续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平台和资源,持续加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力度,从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培养和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据悉,彭仁忠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是中国外语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分会、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国际SSCI期刊客座主编,多家国际SSCI期刊及外语类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学科与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人。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开发团队首席专家,“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评委,美国杜克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能力测评与教学、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教育与培训、跨文化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全球胜任力与国际传播力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跨文化学术专著3部,发表国际SSCl期刊和国内CSSCI期刊论文近60篇。前期跨文化研究成果已为国内多所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测评及外语教师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同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管理咨询和决策参考。

文字录入:黄凤娟 ok138太阳集团古天乐